New & Topic
醫師專欄
2022.09.03
耳鳴職人

什麼是耳石鬆脫症?|林岱樓醫師

近來幾週,因耳石鬆脫的眩暈患者,在門診出現頻率是越來越頻繁,甚至一些少見的案例也陸續出現,而這些個案也大多是在外面醫院或診所治療未見成效的患者。有趣的是,常常是較為少見的水平半規管型耳石鬆脫症。 耳石鬆脫症是什麼? 耳石鬆脫症,學名為良性陣發性眩暈(BPPV),它令人討厭之處在於,你無意間在轉頭罵人、抬頭看天空、低頭說教、躺下或是翻身等頭部動作時,就突然發生天旋地轉的暈眩,通常是幾秒鐘到1分鐘,少數個案會更久,之後伴隨著不時地暈、噁心甚至嘔吐。 耳石鬆脫症的分類 我們可以先把耳石鬆脫症,分成三半規管型(Canal type)與壺腹型(Cupula type),其中三半規管又分成後半規管(佔80-85%)、水平半規管(10-15%)和前半規管(<5%)。 大多數後半規管型的耳石鬆脫是比較常見的種類,通常暈眩的時間很多,也比較多發生在躺下的瞬間。如果你有在晚上睡覺躺下的時候,突然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那很可能是這個問題。 如果正確診斷耳石脫落症的病灶位置,最佳治療就是耳石復位術(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一部分患者,當下就可以改善,約八成的病人一週後就不太會有頭暈或眼震,少數患者需要重複施行耳石復位術,通常治療2-3週後,僅5-10%人仍有症狀需要進一步考慮其他的問題。 水平半規管耳石鬆脫症 今天我要來談談的是,比較少見的水平半規管耳石鬆脫症,雖然少見,但是其實更不舒服,也不太容易被診斷和分辨。 診斷和治療的三個特色 一、症狀相似,需要注意細節差異 水平半規管的耳石眩暈,症狀上其實有部分涵蓋了後半規管的部分,大多也是躺下或是翻身轉頭時會出現天旋地轉的感覺,少數的人會注意到眩暈的持續時間比較長。所以有時候患者會被當作後半規管的眩暈症去做復位治療,想當然爾,之後還是會繼續眩暈,因為兩者的復位方式是有很大的不同。 二、病灶判斷易混淆,需要仔細觀察與豐富經驗 水平半規管的眩暈分成兩種型態,一種是離地型眼振,另一種是向地型眼振,並且需要注意眼振的方向及持續時間,來協助確認病灶的位置,這個部分就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去臨床做判斷,然後才能根據正確的診斷而為患者施行適當的耳石復位術。 三、水平耳石復位術冷門,需要專精的醫師操作 水平半規管型的眩暈,它的復位術比較複雜也較少在臨床被執行,熟悉此類復位術的醫師也比較少,患者可能需要尋找專門的醫師才能獲得完善的治療。 提醒 水平半規管的耳石眩暈症,大概佔所有案例1/5~1/6,需要醫師在臨床症狀和檢查上比較留意去分辨及診斷。如果是比較頑固或治療後改善不佳的患者,也可以嘗試不同的檢查方式,去釐清是否為特殊型態的水平半規管耳石鬆脫症,才能讓患者盡快痊癒和復原。 耳石復位術雖然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由於需要具備相關的場地及專業的復位手法,並非每個診所或醫師皆能執行,如果錯誤的診斷或不當的復位術,有時候反而會讓眩暈更不舒服。 治療後需要注意什麼 治療後的一個月內比較有復發的機會,這段時間可以通常會建議稍微限制頭部活動,並且避免頭部撞擊及過度晃動。 至於什麼樣的人容易復發,根據研究指出,高脂血症和高血壓患者的BPPV復發率最高,分別為67.80%和55.89%,表示心血管病症增加了BPPV復發的風險。此外,超過一半(53.48%)的糖尿病患者出現 也有耳石鬆脫復發的情形。另外,高齡、女性、梅尼爾氏眩暈患者、外傷、骨質疏鬆症、維生素 D 缺乏、頸椎骨關節症狀和睡眠障礙。這類患者也較有復發的機率,需要特別注意。 患者及醫師都應多加注意此類相關合併症,並且可以更積極的控制慢性疾病及適當補充營養,減少患者的復發。 全煜耳鼻喉科 林岱樓醫師

2022.09.03
眩暈旅程

層層面紗-耳石脫落|蔡典倫醫師

眩暈中診斷與治療最為神奇且症狀明確的,應該就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石脫落)了。轉頭、轉身時會誘發一陣天旋地轉,彷彿像地震一樣,所有症狀會戲劇性的在1-2分鐘內就會停止。透過Dix-Hallpike和supine roll檢查,若是發現特定的眼振,即可進行耳石復位術。在此復位術後,約莫80%的耳石脫落患者症狀就會改善了,是個節奏相當明確的疾病。 唯獨,若是檢查發現兩側皆有眼震時,雙側耳石脫落或是單側模仿雙側耳石脫落的診斷區分就會有一定的挑戰性。 某個周末上午,一位相當年輕的眩暈患者坐下來後,明白述說著過去兩天起床時一個右轉頭,就突然人生中第一次的天旋地轉,短時間內就結束。在那之後,只要稍加有類似右轉身的動作,就會產生一樣的不適。排除神經學相關的問題後,進行內耳功能檢查,發現的確右側明顯較弱。 於是滿懷信心的進行Dix-Hallpike與supine roll測試,預期著待會耳石脫落的診斷、復位、治癒的步驟。卻發現兩側幾乎同樣程度的模擬兩可結果,再次確認依然是如此。 考慮兩側檢查結果的不確定性,沒有強行做耳石復位術,避免惡化可能實際上沒有脫落的那一側,在開立一些眩暈藥物以及叮嚀生活上的注意事項後,請他幾日後若有不適再回診。 三天後準時回診,不再有天旋地轉,症狀幾乎都好了,僅剩些微昏昏、頭暈的感覺,這是眩暈患者在恢復期常見的症狀,所以簡化了藥物種類、劑量,便放心讓他回去。 一個月後診間再度相遇,他陳述了一樣的天旋地轉症狀。由於容易造成眩暈或是耳石脫落復發的危險因子他都沒有,讓我考慮著是否需要為他安排進一步的神經學檢查。快速判斷後,決定再做一次Dix-Hallpike與supine roll測試。 這次明顯的眼振在檢查右後方半規管時產生,執行了標準的epley maneuver耳石復位術,每個步驟間他都會大暈一下,很高興,知道耳石應該都確實回到原本的地方。當復位術完成,病人坐起來的那瞬間,他興奮的直呼:「我覺得我好了!」 耳石脫落的不同類型,半規管結石或是壺腹脊頂結石,也可能讓左右側症狀互相模擬著,唯有細心方能解開這面紗🌱 全煜耳鼻喉科 蔡典倫醫師